【什麼是光譜?】
這邊借用下wiki的說明「光學頻譜,簡稱光譜,是複色光通過色散系統(如光柵、稜鏡)進行分光後,依照光的波長(或頻率)的大小順次排列形成的圖案」,當然詳細還分成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的光譜,不過這邊應用的是可見光的光譜如下圖。
【什麼是常態分佈?】
也是一樣借用wiki的說明︰
「常態分布又名高斯分布,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連續機率分布。常態分布在統計學上十分重要,經常用在自然和社會科學來代表一個不明的隨機變量。」
「常態分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心極限定理”性質:大量統計獨立的隨機變量的平均值的分布趨於常態分布。」
用比較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很多統計結果用圖表來呈現時,很巧合的都會呈現像下圖那樣的鐘型分佈狀況,於是人們把類似這種鐘型分佈的狀況稱做「常態分佈」。

【這對輔助思考有何實用性的幫助?】
- 光譜圖像的思考輔助
單看光譜圖,它有一個「從一端到另一端的連續變化」特性。而我就是利用這樣的特性,拿來輔助思考「人們對某事件所持有的不同立場可能性」。
例如拿「是否支持同性結婚」這個議題來說,我們可以利用這張圖來快速設想出人們可能會有哪些立場。
首先當然是從光譜的兩端開始,其中一端就是死都要反對,對應的另外一端就是死都要支持。再來就能很快速的因應支持程度而劃分出許多可能的立場,像是很反對、小反對、沒意見、小支持、很支持這樣。
透過光譜的概念即可快速的劃分基本的立場狀況,這樣當我們在討論一件事情,需要達成決議時,就能更快的去掌握此議題可能有的不同立場,再從與會人的態度與發言去反推他們的立場傾向。之後再針對不同立場背後的考量,去做更進一步的釋疑,好促進討論的效率。
- 常態分佈圖像的思考補助
這個圖像我是比較常用在偏大型議題的思考輔助上。而且順便提一下,身為數位行銷人,一個很重要但可能很多人忽略的職能,就是要對社會議題的風向有一定的敏感度,才能在設計社群互動內容或遇到社群質疑需要發聲明稿時,不會不小心反而將公司推到更窘困的立場,造成更嚴重的公關災難。
所以在遇到一個需要處理的議題時,我就會先假設民眾支持某意見的程度,也會呈現常態分佈(鐘型曲線),接著就可以迅速找出多數人皆認同的看法,再從此出發去設計小編或聲明稿該展現的立場與態度 。
- 兩者合體時的輔助應用
這也是為何我會把兩個圖像放在同一篇內的原因,這兩個多數是會一起配合使用的。用我弱弱的美感畫出的窮酸合體示意圖就會像是這樣︰

簡單來說,用光譜圖去抓「立場」;常態分佈圖抓「數量」。
透過這樣的圖像概念,就能迅速去拓展對不同立場與其支持度多寡的存在感,整個思維就會變得立體了起來。
不過要記住一點,這樣的圖像只是「輔助」,是讓你在腦海中能迅速建立一個「主觀的假設模型」,好讓你在思考時,能更快速找到不同的思考切入點。但這個模型未必是正確的!未必是正確的!未必是正確的!如果發現有任何推翻此模型的客觀數據,那就要記得趕緊去修正,而不是緊緊抓著這個臨時腦補出來的模型不放喔。
最後,再來就是要進入壓軸的最後一個「心智圖」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