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五種層次:點>線>面>體>流

關於如何思考,這邊分享個自己從數學上常用到的概念類推過來的比喻,這個思考的技術讓你可以檢視下自己在遇到任何事件的思考過程中,所涵蓋的廣度,並反推自己對於每個事件所認知的程度。

【點】
大多是人或物的代稱,單一存在著,只是個普通的單字,沒有太多意義。如你、我、他、小狗、房子、等等

【線】
通常是指某一特定的動作或狀態,會將兩個點串連起來,如跌倒(石頭害我跌倒)、燃燒(打火機點燃了火種)。

【面】
超過三個以上的「點」所串連起來的關係,都可以看做是「面」的層次。通常都會是某種「事件」,如「塞車」其實就是在講一群人(點)在特定路段(點)上動彈不得(線)的事件。

【體】
超過三個以上的「面」(事件)所交互形成的更複雜的關係,擁有非常非常多面向的觀察角度。比如說2016總統大選,就是以三組候選人(點)為中心,各自延伸出各種事件(面)像朱立倫的坐好坐滿、王如玄的軍宅套立、陳建仁的聖騎士稱號、尤達蔡英文、泥菩薩宋楚瑜等等,所形成的一個非常龐大的多面體。

【流】
請想像一個籃球(體),因為受到你的力量,隨著時間而在地上彈跳或滾動,整顆球(體)連續作動的”變化過程”就是所謂的「流」。
是的,跟上述層次相比,最重要的是”時間”的因素被加入考量了。點線面體這四個層次其實大都是單指發生的那個當下,是已經發生的果。但很多時候,大家最想知道但也最難預測的就是「體」在下一秒的「流」向。
就如同上面提到的總統大選這個”多面體”,每一分每一秒,整個台灣的人民其實都在這個多面體中隨之流動並交互影響著,那些政黨、人民團體等等大型單位,都可以看作是包在這裡面的小多面體,用自己的步調滾動著,並交互影響整個大多面體的流向。
而照目前蔡英文領先的聲勢來看,就可以視作以他們那組候選人為中心所構成的次級多面體,具有較大的動能,並影響整個”總統大選”往他們期待的方向走。

藉由熟稔這套將原本複雜多變的關係給分類並區隔出層次的概念,你將可以更快速且精準的掌握事情全貌。未來當你遇到任何新的新聞、難題或事件等等時,腦袋就會自動開始分門別類,將人、事、物等等彼此之間的關係鏈清楚串連起來,架構出你對這件事的認知。

只是實際的「流」的預測,則會視每個人的價值觀、對世界的認知而有所不同,更不用說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喜歡自己看到的流向,進而又發動自身的影響力去阻止,使下一秒產生更多變數。

當然,實際在思考時,未必會那麼清楚的先分清楚哪些是點、哪些是面、哪些是體,而是先從某個點作為出發,進行發散的思考,進而一步一步地建構出所謂的面還有體,等到連體的認知都完整後,最後才會開始思考其所謂的「流」。而且更有可能的是自以為對於面或體的認知已經完善了,就開始擅自推測其「流」向,自然準確率會下降許多。

 

以上,關於思考的技術的一些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About 【子亥】

雖然外皮和骨子裡都帶著濃厚的理工人的特質,但內心深處燃燒著的卻是行銷魂。而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個人觀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