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appWorks的日子-寫在開始之前

我在appWorks的日子01

 [pe2-image src=”http://lh6.ggpht.com/-lDDeJ-W4g1U/UYuLK5B7c5I/AAAAAAAAADk/h4JHt_t_oAQ/s144-c-o/f_453469_1.jpg” href=”https://picasaweb.google.com/110797834155125121538/Blog#5875943158058808210″ caption=”” type=”image” alt=”f_453469_1.jpg” ]
(攝影/金宏澔,圖片來源

 

  先為不了解appWorks的人簡單介紹一下,appWorks之初創投是台灣目前”較”具媒體知名度的創投團隊之一,專門輔導新興創業團隊。創辦人暨活招牌為Mr. Jamie,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即其每天早上都會撰寫一篇文章的堅持,但也曾發生過很多爭議如「22K根本是個偽議題」等討論串(註1)。

  那這跟我有甚麼關係呢?實在是因為我非常的幸運,跟到一位有遠見又有氣度的老闆,他心中從很久前就描繪了一幅對於某產業的未來藍圖,很希望能加以實現。於是那時就跟老闆提議參與第六屆appWorks的申請,後來很幸運地也雀屏中選,因此我們公司的團隊將在未來的六個月中(撰寫此篇時為年初,可知我拖稿拖很久了XD),參與其中。

 

  沒想到初出茅廬的我,竟然也因此而開始跟「創業」這個圈子沾到了邊,這可是我人生規劃中原本預計再工作五到十年後才會考慮接觸或發生的事情!

 

  這麼難得的際遇,自然不可以放過任何觀摩、學習、反思並吸收轉化為自己內功的機會。這便是我想開始寫這系列文的其中一個原因,藉由紀錄與撰寫的過程來將自己的想法更進一步的做系統性的整理。

 

  其二則是在這個圈子中,其實對於appWorks或Mr. Jamie都有許多正反兩面的評價,但卻甚少聽到來自參與其中,那些真正被輔導的創業團隊的想法、聲音或感受。

 

  那我何不就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出發,將加入、參與到結束的真實心路歷程「紀錄」下來,讓那些未來想向appWorks申請創業輔導的人們能夠一窺這六個月會發生的事。也讓他們能夠更精確去評估到底值不值得向其申請,還是該轉投向其他創投的懷抱?

 

  雖然我能預見會有人用「阿你就已經是當中的一份子了,寫的東西怎麼可能客觀」之類的話來反駁。但我想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真正的「客觀」,只能盡量地維持「中立」的立場。至於是否有明顯的偏袒或護航,這點就請各位看官自行去評估了。

 

  其三是我深知自己的惰性,如果沒有做這樣的自我宣示與昭告天下,我想我很可能只是做了很多筆記,但只有自己知道,之後也就一直塵封在筆記本裡。

 

  其四則是最後一個也是我最重視的原因-我想「分享」。

 

  當前的局勢對我們年輕一代而言可以說是「最壞又最好的年代」(註2),一方面要忍受不合理的薪資環境(註3),一方面卻又要用極稀少的資源力爭上游,好挑戰並淘汰那些已逐漸落伍而無法善用手中資源的上一代。

 

  所以我才想將所見與所思紀錄並「分享」出來,希望能對現在或以後觀看此系列文章的你有所助益。

 

  因為「社群傳播的效率」正是我們這一世代的「專屬武器」!只要文章對觀看的人們具「價值」,就能藉由「分享」迅速地散佈出去讓更多面臨相同問題的人們所看到並幫助他們。剛好,最需要這些「價值」的,都是處於同一世代,又正在社會各個角落、各個階層試著突破或改變現況的人們。

 

  也許有人會馬上想問說:「你憑甚麼?」

 

  是的,我也懂我只是剛從溫室畢業兩年的小毛頭,一定仍有許多思慮不周全、專業度不足或眼界不夠寬廣之處。所以如果你符合以下條件,都非常歡迎給予我指教:

 

  如果你是業界前輩,請針對我錯誤的產業概況理解做出指正。

  如果你是創業前輩,請盡量糾正我錯誤的認知與幼稚的想法。

  如果你是技術或知識的專家,請幫忙補強我專業層面的不足。

  如果你也在學習、摸索,請不吝惜的催我稿並一起參與討論或分享。

 

   新的巨大浪潮正在成形,就讓我們這一世代正視並挑戰征服那最高的浪頭吧!

  不管成功或失敗,我相信盡力過的我們都將能見識另一番截然不同的風景。

 

  -子亥-

 

 

 

PS1:如有任何疑問或好奇想請我特別留意的地方,歡迎來信tzehai99@gmail.com,或丟我粉絲頁訊息~

PS2:重新準備發表此文時,其實距離結束的final demo day已剩下2個月,心境已不再像當初時那樣期待+熱血澎拜,看著當初寫下的「豪語」不禁莞爾。這還滿有趣的,有機會後面再來分享。

 

====補充資料===

註1:相關討論文章來源連結如下

 

來自「台灣社會事件信息圖表」的總整理-22K網路大戰

起始文章與回應文-

22K 根本是個偽議題」v.s「『22K』的錯置──談Mr. Jamie《偽議題》一文

後續文章與回應文-

你有拒絕 22K 的權力」v.s「回應Mr. Jamie《你有拒絕22k的權力》一文

 

最後算是以2/2 Mr.Jamie寫在其官方粉絲專頁塗鴉牆上的一段留言算是討論的一個段落:

  「我是這樣想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別人的建議本來就該視自身的情況採用。所以我寫文章希望啟發讀者,但很怕有人不加思索就全盤接受。因此我盡量只把一個思考方向丟出去,其他的讓讀者自己去挖掘拼湊。如果你能了解我的用意,我很高興能服務到您。如果這樣的文章讓你很不滿意,真是不好意思,再有勞您自行取消訂閱。如果你看完很生氣要罵我,我堅決擁護您的言論自由。無論如何,我會秉持著一貫的態度寫作,一直一直這樣的寫下去。」

 

來自彭明輝教授對於此議題的評論-22K是什麼問題?

 

註2:

最壞的年代-
彭明輝教授的《我們被騙了三十年!談全球性的青年困境

最好的年代-
我自己的觀點《一個七年級生的感謝文。

 

註3:

同樣來自於彭明輝教授《22K是什麼問題?》一文中所舉出的數據。

「假如我們假定台韓人力不相上下,那就表示台灣勞工的薪資每小時被低估了48%左右!」

 

 

About 【子亥】

雖然外皮和骨子裡都帶著濃厚的理工人的特質,但內心深處燃燒著的卻是行銷魂。而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appWorks專欄】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