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建立民主體制的孫中山先生、為台灣打下經濟奇蹟基礎的孫運璿先生,以及為了解嚴而努力的社運人士。
因為他們,我們才能享有現在較為「自由」的環境,即使有著效率低落的副作用。且相較貧困的三、四年級世代,我們擔心的已不是吃不飽或穿不暖的生存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同時也要大力感謝以下這些人、團體:
>大半時間都在互罵、打架、做秀卻少有真正建樹的立委、民代;
>看新聞治國,功用只剩頒獎、喊話和握手的空殼領導者;
>要選舉時才假裝關心民意,其實只在意執政與否而互扯後腿的兩大黨;
>只求安穩而互踢皮球又貪得無厭老是搞自肥的政府官員們;
>好大喜功且只會用”依法行政”堵人民嘴的地方首長;
>陳腐守舊、短視近利而把風險都丟給員工承擔的無良企業老闆;
>不斷為了利益而犧牲後代環境甚至染指政治的財團;
>盲目用學歷限制孩子的人生,且把教育責任全丟給補習班、學校和老師的怪獸家長們;
>嘩眾取寵、斷章取義又不斷播放垃圾訊息,已被當作娛樂節目來看的劣質傳統大眾媒體
因為他們,出現了資源比上一世代更多卻都被壟斷在少數人手上,卻甚少拿來開創新局面而有開倒車感覺的扭曲社會。而且曾幾何時,做善事已變成難得可貴的新聞,而不公不義的事件卻多到讓我們開始逐漸麻痺。
這樣負面的環境已然成為仇恨、偏見、妒忌與暴力的溫床,使人們的心胸變的狹隘、視野變得短淺,無力又無奈的沉重感受相信妳我都有。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一種向下墮落的惡性循環,「鬼島」的謔稱也因此廣為流傳。
更要感謝現在那群不關注社會、只求自己生活別被影響到的民眾;這一群對現況不聞不問或小看自己音量而選擇沉默的人,其實更是促使整體社會加速上述惡性循環背後的重要推手。
我真的很感謝他們,儘管我內心是多麼的不情願。
因為是他們讓我這個七年級生深深了解到:
- 再完美的政府制度,都會毀在一群bumbler上。
- 優質的媒體會拓展你的視野,劣質的媒體卻像鬼遮眼。
- 最糟、最無法提升競爭力的教育就是用「文憑」或「未來」把你綁在教室裡。
- 社會會因為眾人的「參與」而更有活力,因為「旁觀」而分崩離析。
- 「錢」只是交換的「媒介」,不該是個人、企業或國家政策的依循指標。
點我稍後閱讀>>錢,是最不重要的事
以上只是濃縮,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從這些負面示範上學到的事….
台灣現正處在另一個最壞的年代。
是的,感謝上面那群人。
身為國家「未來棟樑」的我們,大部分的人卻從出生開始就只被灌輸著「學歷的重要性」這樣的單一價值,一路走來都被半強迫式的磨練「考試的能力」。如果這能力不夠,似乎人生就沒有任何功成名就、翻身的可能性。這樣的社會思維造就出了也許是民國史上最多的一群只會念書(還不一定念的好)卻不一定能在職務上創造真正價值的「未來棟樑」。
可是身為「培育」未來棟樑的大人們又在做甚麼呢?請回去看看開頭的形容你就知道了。官員忙著拿納稅人的錢拍攝「有感影片」來安撫人民,而非解決問題。或者是趁職位之便趕緊揩油(林X世、賴X如)。而立委們和黨派呢?無非就是持續玩弄著你爭我奪的權力遊戲,罔顧國家未來的發展或人民的福祉。
而身為「第四權」的媒體卻也只持續著聚焦在「個人」(微觀)而非「社會」(巨觀)的問題身上。回想一下你最近看到的新聞,是不是99.99%都是某某人或某某地方的八卦、事故、惡行/善行、美食或其祖宗十八代的歷史?
只報「微觀」的新聞會有甚麼問題嗎?會,而且很大!
目前電視新聞的主要閱聽者是誰?無非是約40歲以上、尚未習慣使用網路來獲取訊息,進而仍然將電視新聞當作主要消息接收來源的中高齡族群。只是如果新聞媒體都只播放「微觀」的新聞,卻不去探討背後隱藏的社會結構問題(請參考《見樹又見林》一書),很容易讓消息來源單一的人有種錯誤的聯想:
「社會本身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那些自己不學好的個人。」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當一個人潛意識認為社會並沒有問題時,他會想去推動社會或制度改革的運動嗎?更遺憾的是,目前位居權力中樞的政要官員們恐怕絕大部分都符合這描述,加上鐵飯碗的保證讓他們更處於社會上的相對優勢地位,所以他們仍專注在爭權奪利、敷衍應付而非推動改革上。
也許有些人剛看完上面這段後會心想:「社會問題真的有這麼嚴重嗎?」。你知道最近幾年就發生多少跟落伍的國家制度、錯誤的社會集體思維導致不公義或為了開發而罔顧人民權益的事件嗎?而且大部分到現在都仍持續著:
【政治、經濟與社會議題】
- 文林苑都更案-文林苑都更案5分鐘懶人包
- 全國關廠工人臥軌事件-新聞、懶人包、為什麼24601要偷麵包?
- 華光社區遭強拆-新聞、我們一定會再回來、當華光散盡、華光人的白日夢
- 華隆工會罷工之懶人包
- 樂生院事件-樂生運動:兩條路線的回歸
- NCC誤國記懶人包(請搭配留言一起服用…)
- 板橋江翠護樹破120小時-警局火拼公園,在拼什麼?談石雕公園與失控的城市
- 消防員也超時加班-爆肝過勞 睡不好 人力不足 北市消防員遊行
- 勞保年金破產-勞保破產 是階級問題
- 台灣勞工薪資倒退-商周報導:誰偷了我的血汗錢!
【公共、環境與教育議題】
- 核四相關議題的懶人包(但這也沒有包含到全部面向例如替代能源的可行性等更細的科學討論)
- 陳為廷的「禮貌」事件-陳為廷錯在哪裡?、用廣角顯微鏡看「陳為廷事件」
- 反旺中(反媒體壟斷)-YOUTUBE版旺中事件懶人包(將prezi錄成影片,敘述也提供了滿多參考連結)
- 台南鐵路地下化爭議-wiki(滿詳細了),兩方臉書:反台南鐵路東移、我挺台南鐵路地下化
- 台東美麗灣-wiki紀錄、環境資訊中心的相關文章
- 苗栗苑裡反瘋車絕食活動-風車太近 苑裡居民絕食滿一週 英華威惡搞綠能 恐斷送進步契機
- 12年國教-李家同/我對12年國教的16點看法與7疑慮(文末也有許多相關文章連結)、沒有一步到位的革命:論十二年國教、決策粗暴,國教前途堪憂、
- 頂尖大學計畫-這樣子的一流大學?呸!呸!呸!、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
- 醫療與護理崩壞-醫療崩壞,關我屁事?—豈止屁事,是死生大事!、NURSING: IMPOSSIBLE 全省同步,賺人血淚,夭壽上映中!
這些還是比較新的,再更之前的國光石化、白海豚、台塑六輕、健保瀕臨破產、房價高漲等等就請自行補完,再查下去我這篇文章可能再十個小時也不一定能完成。
但同時我們也正處在另一個最好的年代。
沒想到,還是要感謝他們。
因為他們正暴露出自己的缺點:無知、貪婪、不知變通、視野短淺和好逸惡勞。所以他們對於未來越來越沒有方向,越來越只在意自己的利益、也不再愛好冒險、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拒絕吸收新知。
表現出來的明顯行為則是靠緬懷自己過往的榮光來暗示後進和自己的優劣、搞辦公室政治與逢迎拍馬來鞏固日漸鬆動的地位、靠壓榨下屬或做假帳來美化公司日益難看的財務報表、透過互相勾結來維護既得利益或是常演出被人家笑話的離譜言行(中天瞎把英女王當柴契爾 國際媒體奚落丟臉到國外、法律人出面 駁斥馬政府「主動停建核四違憲」說法)等等。
於是乎,他們越來越被人詬病也逐漸失去人們的信任。前浪正越來越靠近沙灘,這正是我們年輕人最好的機會。既然已成朽木頑石的大人們不肯、不想也不願面對這些燙手山芋般的難題,那就讓我們來挑戰並證明我們的價值。
而俗話說的好:「危機就是轉機」。
網路科技的迅速發展讓上一代在這方面的認知和我們開始有了落差,這也將成為我們這一代最有力的武器,以下簡述我們該大力利用在社會運動或自我成長上的三種網路特性:
1.資訊的數位化、公開透明化
過往的情況會是根本不知道發生甚麼問題或問題在哪裡,自然也無從找到一個著力點來開始試著解決。但隨著各種大量的資訊都逐漸轉化為數位型態並置放在公開的網路平台上,每個行業中的專家(如環境生態工程、土木、能源、資訊工程、投資理財、醫生等)都能輕易地針對相對應領域的資訊去做分析、判斷甚至重新整理以降低一般民眾理解、吸收的門檻。
而公開透明化(Open data)所帶來實際好處的案例就像是最近曾上過新聞版面的實價登錄地圖(目前主站已關閉服務)與揭露22K網站,由於民眾取得這些資料的難易度大幅降低,加速釋放了隱藏在這些資訊背後的潛在價值,在在都能夠有效協助民眾做出更好的選擇。
2.多元面向訊息所帶來的刺激與完整性
這點想必是很多已經幾乎不看電視新聞,臉書或PTT反而成為主要訊息接收來源的人共同的體悟。上一段有提到,現有媒體已經劣質到慘不忍睹的程度,對於某一事件的報導通常都只會從最聳動、誇張甚至斷章取義的角度去切入,缺乏全面性或正反兩方角度的檢視。
但在網路上就不一樣了,有些時候你甚至能夠聽到最直接來自當事者的聲音,或是那些沒被報導卻會影響你對整件事觀感的內容。就像是有一位社會老師就針對陳為廷事件給小學學生上了一堂五年級社會課(媒體識讀),很清楚可以發現當事件脈絡的敘述少了一塊,大家的結論就完全不同了。
正是因為網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公開表述意見並接受大家公評,我們更有機會發覺不同生活型態的人們所秉持的相左意見,進而看見你所不知道或沒注意到的另一面向,幫助你豐富自己的視野並刺激你思考的廣度。
只是我們的教育並沒有教導我們太多如何尊重不同的意見,所以常常會發生網友口中所謂的「筆戰」(撰文反駁對方的論點),激烈點的甚至情緒性的字眼就直接出現導致更嚴重的糾紛。建議可以先參考網路上的反駁金字塔、言論自由和管制言論的自由等文章。
3.串聯的門檻降低
在網路發達前,如果你想成立一個同好會或社團,基本上你只能從你生活圈的範圍內逐一詢問,如果你居住在一個人口較稀疏的城鎮裡時,你的興趣或目標又極為冷門,那就幾乎可以篤定就算社團成立了,規模也不會太大。
而網路的出現便幫助人們打破了地域與時間的限制,將整個地球村成功塞進你那每日都一直盯著的螢幕裡。只要你想,你可以找到遠在地球另一端對於環境保護議題同樣有興趣的愛好者。或是輕易的找到全台灣同樣對於某主題的共同關注者。
「團結力量大」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到膩,但網路的發展的確是讓現代「小蝦米」更有機會集結起來推倒大鯨魚(可能是企業、財團或政府)。
結語
其實我對於目前的大環境也是充滿著憤恨不平,也常會覺得那群人腦袋豈止有洞,根本全都是空的吧!但我知道「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他們變得如此空洞其實跟資本主義思想的盛行、當年的社會時空環境等長期且巨觀的因素有關,更能理解從「抱怨」、「仇恨」出發所做的消極行為對於改變現況完全沒有任何助益,只會讓我們在上一代的眼中更為汙名化。
而且並非所有的長輩都那樣無藥可救,我相信也有許多像彭明輝教授的人,因為對生長的土地有愛,為了讓社會朝正確的方向發展而四處疾呼、奔走並不斷撰文、出書,努力發揮長期所累積下來的影響力。
所以我們仍需努力,要比上一輩更客觀、視野看得更高更廣、更具同理心、更勇於掙脫普世價值的枷鎖,因為我們必須也要能夠成為國家未來的支柱。
最後,誠心的感謝當今社會的種種,不管是好的或壞的;
因為有了這些人、事、物,
我才能在不斷的比較與省思中找到並確定自己的方向。
PS:但如果有誰因為此篇而感到自豪,我會一拳先朝他右臉貓下去,然後再微笑地請他把左臉也給我貓一次,哼。
=====附註=====
資料來源或推薦之部落格、粉絲專頁:
清大彭明輝教授的部落格-
推薦閱讀首選!涵蓋的議題遍及人文、經濟、社會、教育等層面,卻又兼具科學的資料論證與邏輯概念。站在彭教授的肩膀上將有助每一個人迅速理解當前關於整個巨觀社會的全貌,而非像瞎子摸象般只看到微觀的問題,並因此搞錯問題的真正癥結點。
當然,人很難全知全能,像是他在關於哲學上的見解就有哲學人跳出來澄清與回應,詳情歡迎考究彭明輝教授的哲學誤解。
【人文、社會、新聞】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哲學哲學雞蛋糕、偉恩、獨立記者朱淑娟、苦勞網
WO! 世界需要一個驚嘆!、洞見Insight Post-國際事務評論網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蔡志浩老師的Taiwan 2.0
【環境與農業】
台灣農村陣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看守台灣協會及粉絲頁、直接向農夫買的粉絲頁、台灣環境資訊中心、上下游 News&Market及其粉絲頁、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醫護相關】
劉育志的部落格:《外科失樂園》志志看世界
【其它】
PS:以上是我個人平日所累積的訊息來源,可能仍有許多缺漏或層面不夠廣泛,歡迎補充值得推薦的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