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決定高度的典範-力克‧胡格)
要講這個就在我眼前發生的例子前,得先做點簡單的背景介紹:
筆者目前正在一間員工只有我和另一位的無敵小公司內任職,主要負責行銷企劃,兼任美工、網管、文案、社群經營、公共關係等等。但特別的是我之前是理工學士出身,完全沒有商管的資歷或行銷企劃工作經驗。這是我做行銷的第一份工作。
另一位早我兩年進來的夥伴(J小姐)則是負責會計、出納、倉儲物流和客服,她也是非會計出身,在之前的公司才開始接觸並累積相關經驗,有一穩定交往多年的男友。
據說80%的中小企業會在第一年夭折,剩下的也會有80%在第二年退場;
(招募J小姐時,老闆還曾跟她說過有可能隨時會倒,希望她能接受再進來!)
很幸運地這間公司已經邁入了第三個年頭,雖然目前也面臨著挑戰!
但相信只要跨過眼前這難關,我們應會有另一次爆發性的成長。
「假設」順利的話,勢必會需要更多的人力來應付更多的挑戰。
那是不是代表身為資深員工的我和J小姐,極有可能會晉升為管理職…?
我會打問號的原因就是我心裡冒出了疑問,
半路出家的我或J小姐有這個能力帶領其他人嗎?
這是否代表我得在行銷這塊變的更為專業並有能力做決策?
才不會讓老闆萌生請外來的專業經理人做我主管的念頭!
有這點危機意識的我,
在下班後仍會繼續進修並研究市場趨勢,並試著勾勒未來行銷部門的方向。
這樣當老闆哪天提起擴張的計畫時,便可讓他了解我已經準備好了。
那一路走來的共同戰友J小姐呢?
她人很好且很盡責,目前公司的金流與物流都處理的有條不吝。
但不知是否跟我一樣都是半路出家的關係,
在處理擴展新業務所衍生的相關金流、物流時,比較沒有方向。
而在幾次無意間的聊天中發現她對人生的規劃其實很簡單,
就是成為一位家庭主婦。
換句話說,她並沒有在為公司未來可能的挑戰做準備。
她親口說過,
目前就是有工作就做,直到結婚生小孩後就有可能離開職場去相夫教子。
於是我問她那有沒有想過成為主管?
她回答:「如果有這個機會當然是OK阿。」
而我擱在心中沒問出口的另一個問題是:
「妳覺得依妳目前的能力,能夠勝任主管這個職位嗎?」
因為就像我擔心自己的不足一樣,在J小姐身上我也看到類似的問題,
但卻沒看到她表現出太多積極的作為。
「如果」我是老闆,
從「理性」的角度去看,我的確會在將她放到主管位置前慎重考慮再三;
畢竟J小姐的職涯目標並不在此,
貿然將她拔擢到主管似乎也只是徒增雙方的困擾?
然後,我就想到了「態度決定高度」這句話。
但我畢竟不是最終決策者,老闆也許還會有其他的考量。
這也是我在標題打上問號的緣故,
在我眼中,J小姐「目前」仍抱持著「雇員」的心態;
只是她到底會不會仍然能夠爬到「主管的高度」呢?
先紀錄下來,等著讓時間來驗證結果吧!
========後記========
但我想在最後還是要特別補充:
請把J小姐的「職場表現」和「個人評價」給分開看待。
在「職場」上,J小姐所表現出的態度的確是有可能讓她停留在目前的高度;
但反過來說,她可能都是在為結婚或未來和公婆的相處做準備!
我上述討論的範疇僅限於「職場」和「工作能力」;
但當討論的範疇改成在「母親」或「媳婦」上,
我想我反而會給J小姐很高的評價。
要特別強調是因為我不喜歡目前主流價值觀會以「職位」評價一個人的優劣。
很類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這種扭曲觀念。
J小姐真的很盡責的做好每件事,對於公司也有極高的忠誠度。
完完全全符合一個「好員工」的定義,
這已經比身負改革重任卻仍在互相爭鬥的立委好太多了。
只是她對於職場成就並沒有太多的期待,所以也就顯得不積極,僅此而已。